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及模式研究

时间:2015-10-29 10:08 点击:
【论文摘要】自我和谐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文章立足于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团体心理咨询的辅导模式和基于教学做
  【论文摘要】自我和谐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文章立足于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团体心理咨询的辅导模式和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感知一体验一实践"模式,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和谐;课堂教学咨询辅导;"教学做"一体化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和谐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我不和谐则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纵观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大多数与自我的迷茫、矛盾、模糊、迷失等自我不和谐相联系。由于缺乏积极的自我意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悦纳自己,而导致自卑、自负、自我中心等;不能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并理性地分析和应对,而导致退缩、逃避、攻击,甚至自虐、自杀;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职业和人生,茫然而迷失。
  本研究立足高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分析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影响,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模式,以期丰富和完善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
  一、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和谐是中国人心理健康追求的终极目标,自我和谐关乎个人及社会和谐,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教育意义深远。
  (一)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罗杰斯认为,自我和谐的个体,其自我概念中是没有冲突的。自我概念包括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二者之间的差距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脱离了高中的紧张学习、频繁考试,进入大学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理想和梦想的追逐中思考、探索和确立自我。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发现世界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充满竞争、挑战和各种复杂的利益冲突,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凸显出巨大的落差,自我不和谐出现,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
  (二)自我和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衡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评估指标,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有的从组织管理和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活动与科研、咨询与辅导、条件保障五个方面来评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从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实施内容、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大学生主体,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评估最终落实到大学生自身,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发展、和谐的人。大学生自我和谐会带来人际和谐、学习和谐、校园和谐,所以,大学生自我和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三)自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要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人的自我和谐。大学生承载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职责,自我和谐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具备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自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的重要体现。
  二、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模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